下背痛(Low Back Pain)
- 小明是個辛苦的辦公室上班族,每天坐在電腦桌前面對堆積如山的文件,有時一坐就是六、七個小時,某天休假幫朋友搬家,彎腰抬起重達20公斤的沙發椅,突然下背一陣劇痛,休息數天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您是否有過類似的情況?根據文獻指出,約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一生中會有至少一次下背痛的經驗,是門診中僅次於感冒的求診原因。
-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包括:
- 軟組織損傷:腰椎附近肌肉、肌腱、韌帶的急慢性傷害如急性下背痛、筋膜炎等,是最常見的病因,另外,姿勢性下背痛主要由於長時間不良的腰椎姿勢導致慢性肌腱炎或肌肉疲勞,最易發生在久坐的辦公室族群中。
- 椎間盤凸出、退化:常見於創傷、退化性疾病、先天性異常等,創傷好發於年輕人,可能因抬重物引發背部嚴重疼痛,若置之不理症狀會逐漸擴散至臀部甚至下肢部位,退化性疾病為腰椎的老化,椎間盤退化造成關節間隙減小與椎間孔狹窄,同時退化造成的骨刺可能刺激周圍的組織或神經,迼成下肢的麻木感。病患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劇,嚴重更可能喪失肌力或大小便失禁。
- 脊椎管狹窄:視狹窄的部位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症狀,可能壓迫到脊椎神經根而引發類似椎間盤凸出的神經症狀,最特殊的臨床表現為神經性間歇性跛行,病人走一段路就下肢疼痛不已,需坐下休息症狀才能緩解。
- 其他:如壓迫性骨折、脊椎滑脫、脊椎腫瘤、攝護腺或骨盆腔發炎等皆有可能引起下背痛的症狀,需由專業醫師鑑別診斷後及早介入治療。
-
下背痛眾多治療方式中,物理治療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徒手治療、震動治療、腰椎牽引、電熱療等能緩解大部份腰椎軟組織、椎間盤所造成的症狀,使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促進受傷肌肉及韌帶的恢復且放鬆肌肉、減輕神經壓迫。另外由治療師教導適當的治療性運動包括伸展運動、肌力訓練及腰椎穩定運動等,以增加腰腹部肌肉的柔軟性,加強背部和腹部肌肉力量,並加強腹背部的控制協調性更能有效的預防下背痛的發生。
-
寶貝我們的背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起床時不可直接由仰臥坐起,應先翻身側躺再坐起。
- 不要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且避免久坐過軟、過深與過低的沙發,最好坐有直立椅背的椅子,或在椅子前方置一腳凳,將雙足平踩在上方。
- 撿拾物品時應彎曲膝關節而非彎腰,搬運物品時要將物品盡量靠近身體且避免腰部扭轉,不要同時執行旋轉及抬物的動作。
- 久站刷牙、洗碗時應輪流將一腳踩於一個矮凳上。
- 保持適度規律運動的習慣,並均衡飲食。